走进屹世 | Entering yeswood

——园林古建木材供应链服务平台——

栏目
中国古建术语(四)
发布:创始人时间:2024-07-07

《中国古建筑术语词解》对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汇进行释义和扩展,共150余个词条,按汉语拼音首字母来进行排序,本篇摘取【KLMNPQRS】八个部分,闲暇之余,共同学习。


K

炕床:

中国北方寒冷地区习惯在卧室床铺下方设置烟道,以此来取暖。

图片111

 

L

阑额:

宋式用语,清朝称为额枋,为架在两柱头上的横梁,类似于现代建筑上的主梁,通常上面紧贴普拍枋(后述),两者构成“T”形断面。唐代的阑额在角柱不出头,辽金时期出头,至明清时期额枋亦习惯作出头,且作曲线装饰。

图片112

 

菱角牙子:

古代塔寺在砌砖壁时,将某一层或几层砌成菱角形状,造型类似锯齿,是一种加重线条的装饰,如河南武陟妙乐寺可见此种做法。

图片113

 

令拱:

宋式用语,清式称为“厢拱”,指斗拱中位居最外且最高的横拱,上承橑檐枋,如下图中10所示。

图片114

 

镏金斗拱:

在中国古代匠人的思想里,“金”就是“从外向里数,靠里”的意思,近乎“进”字,其拱与昂的后尾向上斜置,并延伸至上一架桁木下,它不仅是由水平构件叠垒,而且有斜向构件联系内部屋架的斗栱,属平身科(宋称“补间铺作”)斗拱的一种。

  

栌斗:

宋式用语,同坐斗,位于斗栱的最下层,是荷载集中最大处的斗。

图片118 

 

露盘:

亦称宝盖流苏,指喇嘛塔上塔刹上端的圆盘形造型,类似一把大伞张开,圆盘周围悬吊铜铎,随风摇动可发出悦耳之铃声,象征梵音远播。

 

M

马道:

古时登上城墙的斜坡道,有时也指城墙上的平台。

  

马面:

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向外凸出一座类似于堡垒一样的敏台,有利于三面御敌。

  

马头墙:

徽派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硬山墙,常高出屋面,形成阶梯状,有防风、防火及防盗之用。

 

蚂蚱头:

清式叫法,亦称为耍头,属于斗拱的一个组件,其从整体斗拱中纵向伸出,与令拱相互交叉,安装于齐心拱之下,是斗拱组件中最突出、变化最多的一种,起调整垫托、调整屋檐高度或斗拱装饰的作用。

 

曼陀罗:

佛教坛城的音译,指一切圣贤、一切功德的聚集场所,一般由方与圆组成平面,承德普乐寺旭光阁内有一座中国最巨大的立体曼陀罗。

 

 

密肋:

平顶屋顶作法的一种,以木梁紧密排列,称为密肋,类似于现代建筑中的密肋楼盖。

  

皿板:

早期木建筑中,柱头间仅有阑额穿连柱头,没有普柏枋,要把柱头垫平,且各柱头做券刹,断面特别小,栌斗坐于其上不稳定,因此需要加一块木板,增加柱头的面积,并使栌斗牢固,这块木板就叫皿板,皿板亦起到防潮的作用,这是一种极古老的作法,唐宋时已少见,但南方闽、粤建筑仍保留此特征,在斗下缘凸出一圈线条。

 

 

 

N

内槽

宋代建筑术语,建筑物柱位排列为内外两圈,内圈为内槽,外圈则称为外槽。

  

P

平闇:

宋代建筑术语,是一种用细木条纵横交织而成的天花板,其格子比平棋小,典型案例如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。

  

平棋:

宋代建筑小木作术语,即所谓的天花板,造型如棋盘格子,四周由平祺枋框成。

 

平坐:

宋代建筑术语,古建筑中楼阁或塔寺用斗栱、枋子、铺板等挑出,以便登临眺望或内部观赏的结构层称为平坐,一般多使用重拱计心造,典型案例如应县木塔和蓟县独乐寺观音阁。

应县木塔

 

蓟县独乐寺

 

普拍枋:

宋代建筑术语,清代称为“平板枋”,即指在阑额之上放置横木,与阑额构成“T”形断面,起到承托斗拱、加强柱头与阑额连接强度的作用,常见于宋、辽、金、元时期,至明清时期尺寸相对较小。

 

  

Q

琴面昂:

宋式木构斗拱的构件之一,整个昂头被削成弧面形状,看似琴面,由此得名。到了元朝,琴面昂的做法愈发扁平,后又逐渐翘起,至明清时期演变为龙头昂、象鼻昂、如意昂等。

  

穹窿:

外观形似圆顶天盖,常见于清真寺屋顶,主体以砖砌筑,逐层向内收敛,到屋顶收为覆钵形。

 

 

雀替:

也称为角替,位于额枋与柱子交点,可提高梁柱节点刚度,类似于现代建筑结构中的梁加腋处理,同时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。 

 

R

如意斗拱:

装饰意味非常浓厚的一类斗拱,常出现在门楼或牌楼建筑当中,多以较小尺寸的斗拱和昂出挑组成,构成华丽和复杂的造型。

 

 

乳栿:

宋代建筑营造用语,形容尺寸较小的梁,乳是指较小的意思,包含明乳袱和草乳袱。图为山西佛光寺斗拱示意图。

 


S

散水螭首:

殿前台基上层为便于排水,伸出螭龙造型排水口,张口吐水,具有泽被的象征意义。

  

山门:

指寺庙的前门,一般可开一门或者三门,佛寺的山门又可解读为“三解脱门”,因此也称为“三门”。

 

生起:

宋代建筑术语,意指建筑物两端的柱子略高于跨中,使建筑物屋檐产生起翘的效果,通常三开间屋生起二寸,五开间屋生起四寸。

 

 

十字脊:

建筑物两条屋脊在同一高度呈十字交叉,交点可放置宝顶,常出现在角楼或钟鼓楼,由两座歇山顶相交而成,典型案例如北京紫禁城角楼。

 

 

塾台:

指殿堂廊下左右次间筑起高台,作为待客或教学之用,其遗制仍保存于广东祠庙建筑,如广州陈氏书院。

  

束腰:

须弥座中段较细的区域,如腰带一样将台基束紧,使上下形成仰莲与覆莲造型。

  

双杪双下昂:

宋代建筑术语,“杪”指华拱,“下昂”指昂嘴,它的后尾延伸至建筑内部梁底。斗拱出跳二次华拱与二次下昂,称为双杪双下昂。

 

 

四椽栿:

宋代建筑术语,意指屋架上长度达到四段椽子的大梁,是建筑主要承重构件。

 

随梁枋:

紧贴大梁下的枋材,相对于一种对大梁梁跨方向强度的补强措施。

抖音二维码

关注抖音获取更多新资讯

扫一扫

添加微信好友